早在十年前就啟動節能計畫,今年兩波電費調漲讓南茂科技享受到甜美果實,供應鏈廠商也在他們「以大帶小」輔導下展開碳盤查。在低碳就等於競爭力的未來,身為產業一員絕不能掉棒。
「早買早享受,晚買享折扣」,但就節能減碳來說,晚買可是會大打折扣。南茂科技執行副總經理蔡燈岳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,隨著電費調漲,碳費、碳稅開徵,「當初為了減碳所做的投資,後來都有所回收,特別是今年經歷兩波電價調漲,這些危機的投資,到最後都成為我們的競爭力。」
2009年從台南廠開始自主盤查,封測大廠南茂科技很早就啟動低碳轉型。2012年,南茂從辦公室照明及空調調整等單點式改善方案展開節能行動,二〇一四年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(原工業局)輔導下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。在九年的時間內,南茂從工廠裡的單一設備進行節能改善,到運轉系統的智能化管理,最後進階到工廠全面整合,每年節能率從1%提升到3.03%,如今年減碳約7308公噸,相當於18.9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。
去年,南茂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獎、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綠色工廠標章、CDP碳揭露專案領導等級A-、TCSA第十五屆全球暨台灣企業永續獎「台灣百大永續典範企業獎,企業永續報告白金級」等多項肯定,名列產業中的節能前段班。
南茂於2009年在台南廠率先展開碳盤查,導入能源管理等多項ISO認證,獲得多項獎項肯定。
減碳三大驅力,不能也無法掉棒
金管會於去年三月發布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」,依資本額大小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(範疇一、範疇二)及查證。蔡燈岳指出,政府法規及客戶要求,再加上企業承諾,三大驅動力結合,企業不能、也無法掉棒。「慢慢會看到愈來愈多企業宣告自己的減碳承諾,我們也是做了才發現,這是一件自利利他的事,對企業本身、對供應商、甚至對整個產業都有幫助。」
藉由低碳轉型,南茂不但從中找到許多改善的機會,更在內部形成一種節能減碳的DNA。目前南茂已經完成母公司及子公司的溫室氣體盤查,今年進入範疇三的盤查,除針對員工的通勤方式及距離進行盤查,也透過經濟部「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」,帶動供應鏈十二家廠商加速導入低碳轉型,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。同時,南茂也採購了東元集團的IE4節能馬達,藉由國產設備的利用,配合工廠的智能化控管,將發揮不錯的減碳綜效。
蔡燈岳指出,低碳轉型的前提是先盤查,才能找出問題點,思考如何改善?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五公噸,占南茂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17%,有了政府的計畫補助,可以提升供應鏈廠商投入低碳轉型的意願,幫助他們踏出碳盤查的第一步。
節能模範生,點線面逐步落實
「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,我們一直都和產發署密切合作。」南茂科技系統工程管理處處長邱鈺程指出,包括能源管理系統在內,從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,到碳足跡、水足跡、溫室氣體盤查、物質流成本會計導入,都是在產發署推廣及輔導下進行。今年更與產發署攜手舉辦綠色工廠觀摩活動,提供產業實地走訪及學習交流的機會。
邱鈺程表示,從2014年導入能源管理系統至今九年,南茂的減碳轉型主要分成三大階段。從輔導期的單點零件升級,對減碳懵懵懂懂;之後進入成長期,知道自己該如何減碳,進階到運轉系統的智能化;最後自主期因為AI技術的導入,加上工廠全面性的整合,年節能率從最初1%大幅提升為3.03%。「透過盤點,整理不合理的需求,哪裡有浪費就從哪裡著手,節能的效果才能翻倍成長。」
南茂得到綠色工廠標章,在低碳轉型是半導體業的前段班,得到CDP碳揭露等級A-,與台積電等大型企業同級。
盤到最底層,80/20法則決定改善目標
然而,即使已經做到了細部盤查,在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實現之前,南茂還是會每年持續盤查、改善,「因為總有挖不完的東西」。蔡燈岳認為,「減碳第一件事是要figure out the REAL WORLD,盤(點)到最底層,拆解到不能再拆解,組回去以後,再依據八十/二十法則,看從哪裡先下手。」近幾年科技的進步,加速工廠的數位化甚至智慧化的發展,也讓南茂更容易獲得即時正確公開且透明的資訊,作為管理上的依據。
另一方面,透過內部節能小組的推廣,南茂希望將減碳與員工的生活連結,讓大家不管是在工廠或家裡都能落實節能行動。以今年完成的範疇三員工通勤問卷為例,大家要利用Google Maps計算自己的通勤距離,並截圖上傳到系統,不但沒有人抱怨,而且配合度還很高,就連其他半導體大廠都前來取經。
「企業在做整個投資評估的時候,會有一些成本考量,」蔡燈岳指出,因為經濟部「以大帶小」計畫所提供的資源,讓南茂可以提早投入範疇三的溫室氣體盤查,並吸引供應商啟動低碳轉型,與南茂一起邁進。期待可以成為一項持續性的政策,陸續推出相關方案,幫助產業在減碳的道路上持續前進。
作為半導體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,南茂科技將持續專注在封測產品技術服務的優勢,掌握產業發展趨勢及客戶需求,拓展車用電子、新型智慧行動裝置的成長商機。同時,透過產線自動化、智慧化等優化、改善作業,降低營運成本,使公司營運與獲得穩健成長,積極實踐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。